【风险提示】岁末寒冬,莫让取暖成“取火” 新型取暖用品安全系数较高

发布时间:2020-07-28 来源:金华晚报 阅读次数:
分享:

一波接着一波的冷空气,把婺城的气温从前段时间的“春暖”拽到了眼下的“冬寒”。暖手宝、电暖器、电热毯、小暖阳……各种取暖设备陆续上阵,线上线下的取暖小家电也由此进入快销通道。

苏宁的数据显示,本月苏宁门店双线空调的销量同比增长55%,取暖电器的销量同比增长44%,暖手宝等小型电暖商品的销量同比增长49%。除了室内取暖电子产品外,记者从天猫超市了解到,近期随身保暖商品的销售同样火爆,热水袋、保暖贴、口罩销量同比增长超150%,成为今年冬天消费者最爱囤的“保暖三件套”。

取暖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

然而,取暖电器集中“上岗”,一些安全隐患也跟着来了。

前不久,舟山市岱山县一小区发生了一起因使用电热毯而引发的火灾,幸好发现及时,没有造成人员伤亡。

无独有偶。近日,山东大学医学院职工住宅楼发生火灾,二楼阳台和窗户被烧毁,三楼和四楼的阳台和窗户也受到火灾的影响。户主说,火灾是由电暖器起火引起的。

历年来因取暖设备发生的火灾数不胜数。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电暖器、火灾等相关字眼发现,11月底至12月上旬,全国就有多起使用取暖器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。一则来自国外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:随着寒冬的到来,西班牙房屋火灾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,火盆、取暖器甚至蜡烛引起的火灾频频发生。仅在15天内就造成了10多人死亡和多人受伤。

冬季天干物燥,气温骤降,用火用电量剧增,是火灾事故的多发期、高发期。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,冬季注意安全防火用电,确保安全,绝对不能使用不合格和超出使用年限的电器设备。

新型取暖用品安全系数较高

对于没有供暖的南方人来说,严寒的冬季少不了取暖设备“加温”。现在市场上的取暖用品都有哪些呢?

除了传统的电热毯、暖手宝、热水袋、油汀、小太阳、暖风机以及远红外取暖器外,近年来移动地暖、暖气片等新型取暖设备受到消费者欢迎。

据市家电电商流通协会会长钱文伟介绍,移动地暖是去年的市场新品,采用对流式散热技术,冷空气从底部吸入,经内部发热体加热,由出风口吐出并在室内循环,房间内温度均衡,不干燥。移动地暖可通过手机App控制温度和时间,不同的品牌、功率价格不同,一般售价在1000~3000元。暖气片则类似于北方供暖时家庭使用的暖气片,制热效果好,能实现空气循环,舒适度高。暖气片价格也是根据房间面积和功率而有所不同,合资品牌的价格一般在3000~5000元。另外,还有居浴两用的家用快热炉电暖器,一般每台售价在五六百元,不仅安全系数较高,可以在浴室使用,也可以通过拉手挂烘衣物,实惠又实用。

勿让取暖变“取火”

在有记录的取暖用品引发的火灾当中,基本上都是电热毯、电暖器、暖手宝等常用取暖小家电引起的。

如何有效防范此类事故呢?市三丰家电有限公司小家电部经理杨志红提醒,电热毯的使用有严格的规范:在使用前要预热,使用时拔掉插头关闭电源;收纳时不能硬折,电线折断短路,极易引发火灾。使用几年后出现老化的情况要及时换新的。所有的电暖器都不可以直接覆盖衣物,尤其是小太阳、远红外取暖器等因为温度高,需远离易燃物,禁止在浴室等潮湿的环境中使用,如果被水溅到会导致短路,引发事故。而且,小太阳等取暖器上面千万不能覆盖衣物,否则可能烤焦衣物,引发火灾。暖手宝则一定要选择较为安全的电热丝式,电极通过包裹着保护层的发热电阻连接,液体不通电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所有的取暖设备在不使用或人离开时间较长时,都要关闭电源。

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,购买取暖设备要去正规商家,并索要合法购物凭证,注意商品是否标有商标、产地、生产厂名、生产日期,以及是否附有产品合格证、使用说明书、保修卡等。同时,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,了解取暖用品的使用方法,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。
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